图书专区

内容简介
本书是航空航天院校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飞行器环境控制》课程选用教材。书中系统阐述了飞行器环境控制的理论和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实践经验。内容包括:大气条件和人体生理基础、座舱环境设计要求、飞行器稳态和瞬态热载荷、组成环境控制系统的各分系统、评价系统的飞行器性能代偿损失估算以及电子设备的冷却。为了便于对基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编入了一定数量的例题、习题及思考题。全书采用国际单位制。本书还可供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各种研修班、培训班教材。
作者简介
飞行器环境控制是航空航天工业院校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其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提高。为了保证各类飞行器在各种飞行状态下乘员的安全及设备的可靠工作,飞行器环境控制系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主要装备之一。有关舱内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方面控制的新理论和新设备也正在不断地涌现。面对这种形势,及时适应现代飞行器发展的需要,有必要编辑出版一本反映上述内容的教材,以满足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本书力图系统地阐明飞行器环境控制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实践经验,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紧密联系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自动控制等课程的基础上,掌握飞行器环境控制的基本原理,从而能进行一般飞行器环境控制的设计。
本书在绪论之后,先介绍了与高空飞行密切有关的大气条件和人体生理基础。为了适应地面空气调节设计的需要,增加了一部分湿空气的内容。继之,对作为环境控制原始设计依据的外界和舱内设计条件及其稳态和瞬态热载荷,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以后各章分别对环境控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即供气源、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压力控制、流量控制及空气分配等所用的设备及其原理做了专门介绍;对目前在飞行器上应用得比较广泛的空气循环制冷系统,则用了较多的篇幅进行详尽的研究。然后结合典型机种,对环境控制系统在飞行器上的安装和布局进行了概括性的综合说明。作为各种系统方案比较标准的飞行器性能代偿损失,则单独辟出一章进行了讨论。鉴于现代飞行器上电子设备日益增多,所需功率愈来愈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本书最后一章阐述了电子设备的冷却。
本书全部采用国际单位制。对取自参考文献的所有图表,都根据国际单位重新进行了绘制,但考虑到国内读者对有些数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过程,将部分数据在国际单位后分别注明了工程制单位和英制单位。
本书由寿荣中、何慧姗编写,寿荣中为主编。何慧姗编写了其中的第3、7、9、11、14章,其余各章由主编完成。
本书是在原教材《飞行器空气调节》的基础上,经过增删若干内容后进行了重新编写,为了更贴切专业名称及国内外航空航天有关部门的技术用语,故将其更名为《飞行器环境控制》。
本书出版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资助。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有关方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支持,清华大学薛殿华教授仔细审校了书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意。囿于编者的水平,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者